第四百七十六章 重整官制-《纵横河山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对于戏志才增加县治的建议,刘枫自然是认可的,在现如今交通并不发达的当下,甚至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莽荒的原野,在这种条件下,若不能对下面的基层百姓起到很好的管理,想要让下面的民众自发的快速发展起来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其间所要花费的时间,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时间,恰恰是最为缺少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只是,这些县衙的人员安排上面,该从何去调人?”

    虽然增加县治对于如今的扬州府来说,是一件大好事,而人才的匮乏,也是现阶段绕不过去的一个坎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如今刘枫麾下人口的增加,都是以迁徙难民的方式来完成的,而作为人才的主要供应点——世家,并没有多少过来的,他们都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原一带,毕竟,那里才是天下的中心。

    而且,经过数百年的开发,他们家族中的主要产业和土地,也尽皆在中原,若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的话,他们也不可能会放弃祖辈积攒下来的基业南渡的。

    虽然柴桑的学院办得非常的不错,也吸引了许多的仕子南下,只不过这些人,并没有从政的经验,做做小吏或佐椽等低等职务到还可以,可要是让他们去当一地主官,还是差了许多的火候。

    更何况,就算只是低等的佐吏等职务,所缺口的人员数量也是不少的。

    “这...确实是个问题!”

    刘枫的疑虑,也是让戏志才眉头皱了起来,人才这东西,现在主要还是靠察举制度,而扬州牧府下面的官员,包括他自己在内,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寒门,跟那些世家大族并没有什么联系,贸然之间,去哪里找这么多的人才来?

    “这样吧,在柴桑城内设立招贤馆,面向全天下招募人才,只要他有拿得出手的本事,那么,我将不问他的出身、性别,都将给他安排相就的职位,一切为才是举!”

    想了半天,见大家都皱着眉头没有开口,刘枫于是拍板道,这是现阶段他所能够想出来的最后办法。

    毕竟,要等到自己培养出来的人进入各岗位,还需要数年的功夫才行,这中间的空窗期,只能从民间去找那些隐士啦。

    “设计招贤馆?这到是个好主意!”
    第(2/3)页